CD唱片的隐退之路

HiFi秀 | 2017-6-8

在日前于美国纽约召开的“数字音乐论坛”上,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未来三至五年内,CD唱片将逐渐被在线音乐服务所取代。在这些专家们的眼中,CDDA(CompactDiscDigitalAudio)即将“功成身退”;不久的将来,数字音乐网络在线销售便将由现在的从属地位跃升为市场主流。三十年前,CDDA规范和CD唱片的诞生为音乐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将LP(黑胶木密纹唱片)与卡式磁带相继赶出历史舞台的中央;而三十年后,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它自己却也不得不面临黯然退场的可能。

在日前于美国纽约召开的“数字音乐论坛”上,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未来三至五年内,CD唱片将逐渐被在线音乐服务所取代。在这些专家们的眼中,CDDA(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即将“功成身退”;不久的将来,数字音乐网络在线销售便将由现在的从属地位跃升为市场主流。三十年前,CDDA规范和CD唱片的诞生为音乐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将LP(黑胶木密纹唱片)与卡式磁带相继赶出历史舞台的中央;而三十年后,面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它自己却也不得不面临黯然退场的可能。

 

00001703_01.jpg (70.76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14 14:18 上传


当年CD技术发布会的现场,CD与LP黑胶唱片的对比

 
索尼公司1982年推出的首台民用CD播放机??SONY CDP-101
  1. 制造商=PENTACON;型号=DCZ 7.1;焦距=6毫米;日期=2008.05.14 16:21:16;光圈=F2.8;测光模式=多点;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12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


面对“CD唱片即将被取代”的预言,有读者不免会心生疑问,有人也可能会发出质疑并坚定的认为那是无稽之谈。那么,CD的现状与前景究竟如何??谁让它走向衰落?其隐退当真已近在眼前?在线音乐服务又何以取而代之?CD唱片将在哪些领域还有机会保有一席之地

谁让它走向衰落?

当音乐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CD唱片生命力的衰退便已开始。如果说早几年,家用网络接入速度的局限还不足以对CD唱片的生存产生威胁,那么随着宽带网络走向千家万户,问题陡然间变得严重很多??下载一张无损压缩的CD唱片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有损压缩文件所需的花消更是微不足道;面对这如此迅捷高效甚至可能是”免费“的获取途径,还有多少人愿意跑唱片店呢?显然,无论是正规渠道还是非正规渠道,CD唱片倍受冷落的境遇持续已不是一年、两年;大家也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究竟有多少时间没有买CD了? 

没有人会怀疑让CD渐渐走向边缘地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所共同经历的这场互联网革命。如果说MP3以及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的诞生尚不足以改变CD唱片的命运,那么互联网与宽带技术的普及与数字音乐压缩技术的结合则彻底改变了它的前途。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数据传输平台,它拥有成为新兴音乐媒介的一切条件,由此受众获取音乐的途径与聆听音乐的习惯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在iTunes、BT、电驴等等新生事物的全方位“轮番围攻”下,CD的“节节败退”自然在所难免。 

唱片公司在这个全新的“竞技平台”上无疑丧失了竞争的先机,反倒是“iTunes”平台率先在互联网上大获成功,并为苹果间接赚得丰厚的利润(这一成功的营销手段促进了iPod播放器的销售)。虽然早在 iTunes诞生之前,几大唱片就曾着手建立过以虚拟平台为载体的在线音乐销售网络,但直到苹果获得成功之后,这种全新的音乐消费模式才被一部分人所接受;在这种背景下,唱片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创业。与唱片业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传播介质变革不同,以往是新老介质之间的传承,而此番却是不同平台之间的切换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概念革新??光盘不再是必需的载体,这让音像制品出版发行的流程与渠道大大简化,销售平台也不再需要庞大的实体店面……种种这些,对于唱片公司而言,几乎都是利好消息;CD唱盘在传统唱片产业链中的主角地位无疑受到极大的冲击。

 
环球唱片集团旗下的GETMUSIC在线音乐销售网站

 
著名的古典音乐品牌DG的官网首页已经变成在线销售平台

然而,iTunes以及各大唱片公司相继建立的在线销售网络并不是当今在线音乐服务的全部含义,一款名为“Spotify”的在线音乐播放软件已在欧洲部分地区风靡开来。Spotify拥有庞大的曲库、良好的音质以及十分迅捷的播放载入速度,更重要的是Spotify上的所有曲目都获得了唱片公司的授权!虽然目前仅有芬兰、法国、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等六个国家可以享受这份既优质(音质好)又保险(没有版权风险)的“免费大餐”,但通过使用上述国家的网络代理服务器,其他地区的用户同样有机会尝鲜。

 
风靡欧洲的在线音乐平台??Spotify

Spotify利用各种形式的商业广告来获取收入,如果你不想受到插播广告的干扰并希望获得更好的音质与离线聆听功能,则可选择交付9.99欧元(每月)购买增强版;这让Spotify在商业上已经进入良性运转模式。它代表了在线音乐销售的另一种发展方式与服务理念??享受音乐何须下载,其实只要轻轻一点。在版权保护意识薄弱的地区,Spotify的吸引力或许相对有限,但在欧洲发达国家,它所引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而在方兴未艾的手机移动平台上,更有Comes With Music、12530.com等等新兴力量;CD唱片在它们面前,显得那样老迈而笨拙。 

隐退当真已近在眼前?


形式多样的在线音乐服务模式与屡禁难止的非法传播让“CD唱片将迅速走向消亡”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不过面对这一论调,也有人表达了不同见解并提出如下观点??对于忠实的音乐听众而言,CD唱片无疑仍会拥有一定市场。作为某一位或某一群艺人的忠实拥戴者,即使有机会从网络获取免费的聆听,他们仍会热衷于用购买正版唱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对艺人的喜爱与支持,并将购得的实体唱片视为宝物而精心收藏;如果上面能留下艺人的亲笔签名,那更无异于“稀世珍宝”。从某种角度而言,唱片对这些听众不仅仅具有聆听的功能,更有视为精神归属甚至寄托文化情怀的深层次意义。 

 
制作精美的唱片封套与文案内页

一部分音乐出版商很懂得“照顾”听众的这种心理??把唱片的封套及内页越做越大、越做越厚,甚至附送许多增值品、组织唱片签售,以期通过这些方式来促进正版碟的销售。而音乐在网络销售过程中变成了一个个由字节构成数字文件,原本唱片所具备的文化承载功能以及由此带给消费者们的归属感,在它们身上无疑被大大地削弱了。虽然网络平台提供在线销售的同时,也会制作精美的PDF版唱片文案让购买者下载,甚至可以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对唱片信息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譬如苹果的iTunes LP、ScatterTunes的V-Album),但这些“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数字文本或图像在不少唱片爱好者心中却很难替代传统纸质封套的地位,因为电子档无法实现印刷品所能带来的那份满足感与归属感。这的确是音乐销售模式与载体网络化、虚拟化之后呈现出的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些忠实的唱片收藏爱好者不怎么情愿接受它的原因之一。 

 
丰富的iTunes LP资源

还有人站在唱片公司的角度提出另一个问题??用明星艺人“现场签名”来促进音像制品的销售是如今音乐出版商常用的营销手段;若CD唱片当真消亡,唱片公司也会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推广促销途径。在销售量持续低迷的今天,“签售促销”几乎已经成为他们最有效的一根救命稻草,若当真放弃CD唱片这一载体,岂不是人为封闭了一条可以扩大音乐销售的重要途径?在持这类观点的朋友看来,抛开CD唱片而完全依赖在线销售显然存在很大的风险,甚至不是明智之举。

在线音乐服务何以取而代之?


假如音乐销售完全在线化、网络化,音乐受众群与音乐出版商必然都会面对各自领域的缺失,这些因素是否会对CD唱片未来的命运产生影响呢?事实上,近年来唱片产业持续不景气的现状便可以就这个问题给我们很明确的启示。

盗版侵袭、网络共享等等因素让全球音乐产业的销售额呈现逐年下滑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总体下跌的大背景下,在线音乐服务所占的比重却在稳步提升(换而言之,实体唱片的销量缩水正越来越严重);这恰恰是西方行业专家如此肯定地断言CD唱片将在三五年内被取代的重要依据。可见真正怀有“赤诚之心”、依然坚持购买正版唱片的铁杆受众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且这部分人群的数量正呈现日渐萎缩的态势。不难想象,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面对正版唱片居高不下的价格与廉价盗版、免费共享的诱惑,还能有多少铁杆乐迷可以保持自己的购买热忱? 

在版权保护意识较强的用户群中,一部分消费者转而青睐在线销售也是很自然的,因为那里有更为灵活的销售策略(按音质高低收费不同,允许单曲、单轨独立购买,甚至还有类似Spotify那样的“月租费”模式),无疑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投入并确保每笔银子都花在刀刃上。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当出现更符合自己实际需求与经济状况的选择时,并非所有铁杆乐迷都会固守原有的观念而保留对实体唱片的忠诚;毕竟音乐从最根本上是一种听觉享受,其他是次要的。

从音乐出版商的角度而言,相比传统的以唱片为载体的商业运作模式,网络销售具有流程简成本低、资金流转快、服务模式更多元更灵活等等优点;与iTunes、Spotify这类音乐服务平台合作自己也不至于吃亏。事实证明用户对这种全新营销模式的认同程度正越来越高,经营风险也就随之下降。唱片公司的这种营销思路的转型未必能迅速改善经营状况,毕竟同样会受困于非法传播、盗版侵权,但起码可以适当降低营销与制作成本,并迎合新生代用户的消费习惯。虽然CD目前仍是各大唱片公司最主要的音乐发行载体,但出于商业利益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CD唱片走向没落是大势所趋。

在线销售的发展壮大对于听众和出版商其实都是好事。譬如面对许多经典老唱片,以往大部分音乐出版商基于对市场前景的忧虑而不敢做再版计划,以至于许多对其产生兴趣的潜在听众想花钱买却根本买不到;但转到在线平台上,则完全不必再有成本方面的过多顾忌??只要把老录音转换为数字文件并搬上销售平台就几乎一劳永逸了。由此,许多经典老录音可以重新焕发生命力并带来商业价值,显然是“听众受益、商家赚钱”的双赢模式。

不过销售模式完全网络化、虚拟化之后,如何刺激音乐消费、提高销量与利润的问题并不会迎刃而解,反而会出现新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唱片时代毕竟有磁带、CD可作为现场促销活动的承载实体,当音乐彻底摆脱移动介质的束缚,而可直接存储于购买者的硬盘、手机或数字音乐播放机中时,“唱片签售会”这一重要且有效的音乐促销手段又将何去何从呢?有人提出,音乐出版商们照样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把艺人请到现场,并准备好足够多免费赠送给数字音乐购买客户的纸质音乐专辑文案(类似传统唱片的封套、册页)或其他周边产品用来让明星签字;而歌迷乐迷只要携带上自己的移动存储设备(U盘、移动硬盘、手机、数字播放器等等)和足够的钱或银行卡奔赴现场就行了。至于在网络上完成交易的购买者则完全可凭借相关的数字认证免费获得文案与签名的机会,这在技术上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每每场面火爆的明星唱片签售会现场

是否还有一席之地?


未来是否会出现这种脱离音乐载体的纯纸质文案,专门用来满足一部分歌迷乐迷收藏、保存的需求?这让人很难下结论。如果一本小纸册子真能带动起一张音乐专辑的热销,那么无疑值得在网络销售之外为这张优秀的专辑推出收藏版的实体唱片,专门面向那些有意购买的铁杆支持者。事实上,早已被主流市场所淘汰的LP至今也没有被完全抛弃,甚至某些新唱片依然会有LP版本发行;相比之下,CD的生命力应该会更强一些。

以目前的发展态势分析,在大部分发达国家,CD唱片的市场主流地位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发展成熟的在线销售模式所取代,CD的“归隐”已经进入倒计时??“数字音乐论坛”所得出的“三五年后将被取代”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预期;但这并不预示着CD将迅速销声匿迹。而那些在线音乐销售仍欠发达的地区,CD的主流地位则可以维持相对更长的时间,国内市场便可能是一个典型例子。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虽然新一代高清唱片早已让CD显出老态,但相比各种非法传播途径下良莠不齐的文件来源以及大多数在线音乐服务所提供的有损压缩格式,CD唱片在音质上依然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成熟的声音压缩技术完全可以满足那些对收听品质并无特别苛刻要求的用户;但对于以音效展示见长(所谓的“发烧碟”)、或对录音及回放要求较高的大编制作品(如交响乐)而言,消费者对优良音质的追求还是存在相当普遍性的;相比售价高昂的各类高清唱片,CD仍具有一定性价比。虽然一部分免费共享平台和不少音乐出版商也在向用户提供无损压缩的音乐文件,但在PC系统、准系统乃至笔记本、平板电脑声音输出HiFi化、高品质化依然处于发展、探索阶段的当下,CD唱机仍然是大部分“音质派”用户的主要选择,因此唱碟的音质优势依然存在。加之实体唱片能够带给买家的归属感,CD在短期内被全面淘汰的可能并不大。

虽然CD的铁杆受众群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有限,但在如此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商家们绝不会对其视而不见、弃之不顾。就在笔者撰写本文期间,传出了“环球为CD专辑降价”的新闻(如下图);可见,面对一蹶不振的市场,唱片公司仍希望通过调整价格策略来延长CD的寿命。这支“降价强心针”是否能重新唤起唱片收藏者们的消费欲望,效果不得而知;但起码让我们看到,CD唱片毕竟还没有沦落至遭行业“唾弃”的境地。 

 
环球为CD专辑降价新闻截图

其次,国内市场一直是盗版侵袭的“重灾区”,如今网络免费共享所具有的影响力及其庞大的受益人群更是难以估量。在这种情势下,已在欧美渐成风气的收费在线音乐服务是否能在中国生根发芽,这实在是一个暂时难以令人乐观的问题。国内用户早已吃惯了“免费大餐”,对这类有偿销售模式的接受度非常有限;在大多数国人的观念中,从网络免费获取音乐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国内网络内容运营商在合法的在线音乐服务领域,更倾向于采用向用户免费提供试听、下载,通过其他方面的收益(主要是广告收入)来与唱片公司分成的方式来平衡收支、维持生存。要在短期内改变消费者的版权意识与消费习惯自然困难重重,那么唱片公司在针对中国市场时,基于CD唱片依然存有一定受众群这一现状,可能会倾向于采取相对保守与传统的营销策略,因为一旦放弃CD载体,这个本来还算半死不活的市场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低迷、萧条,这显然也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 

充满未知数的将来


有人会说,互联网上的“免费大餐”毕竟存在被“封堵”、“扼杀”的可能,届时国内音乐市场的格局是否会与国际接轨而成为“在线销售”的天下?有数据显示,法国正是依靠对网络非法传播的大力遏制才换来了近两年合法数字音乐销售的显著增量。因此在上述假想成立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对在线音乐销售在国内市场的前景同样报以乐观的估计,但谁又能保证那不会成为引发盗版CD唱片市场再次复苏的契机呢?

当然,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CD本就不太明显的音质优势终将丧失殆尽;在线销售模式的深入所导致的消费习惯变化则会让在意并追求从印刷品获取“归属感”的听众越来越少;两者共同作用后的必然结果就是??CD唱片最终走向消亡。而其终极命运可能比更加古老的LP还要不济,毕竟后者声音密度更大、也更有“文化气息”,故而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CD的下场充其量只会比当年卡式磁带的境遇稍好一些??不至于被完全抛弃,也不太容易引发旷日持久的怀旧收藏热。未来庞大而全面的在线音乐数据库无疑会大大削弱CD唱片的文献价值,甚至可以为听众带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优良声音品质;因此只有那些对实体唱片怀有特殊癖好的收藏家才会对CD保持兴趣,但这样痴情而执著的乐迷究竟能有多少呢?

而在线音乐销售与服务虽然走到了舞台中央,却未必是整个音乐市场复苏的灵丹妙药??这场传播载体的变革对音乐产业未来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在全新的传播体系下,要想重振音乐产业的雄风,对音乐出版商而言依然任重而道远。值得注意的是,在“后CD时代”到来之际,种种变化与可能的背后必然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与商机;面对大势已去的CD,包括网络内容运营商、IT硬件开发商以及音频技术研发行业在内,都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充满未知数的将来,谁能突出重围、笑傲江湖?让我们一同静观风云变幻。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