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过耳朵从自然界获得的声音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我们将这种信号称为模拟信号,黑胶唱片和磁带都是典型的模拟录音。
人们通过耳朵从自然界获得的声音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我们将这种信号称为模拟信号,黑胶唱片和磁带都是典型的模拟录音。
在1925年开始运用电声技术之前,音乐只靠纯机械的方式来录制:声源通过喇叭来拾取,然后传送至留声机,通过机械装置将声音的波形刻制在碟片上;这种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要直接拾取微弱的声波很困难,所以人们设法将声波转换成电信号,如磁带即是将空气振动转变成电信号的波动,录音磁头的电磁铁根据通过电流的大小而产生不同大小的磁场,将这种磁场的变化通过磁粉排列不同记录在磁带上;播放时,放音磁头读出磁场变化,再转变为对应的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继续传送至放大器和扬声器,即可重新转变为声音。黑胶唱片也是类似的原理,在唱片上刻下声波的曲线,再用唱针沿着波线划过产生振动,转变为声音。
模拟录音由于记录的是连续的电磁信号,音质还原后柔和亲切,成像宽广稳定;但是在录放过程中容易受到磁带噪声的影响,噪声无法与信号分离,尽管可以通过降噪系统来尽量减小噪声的影响,但因为噪声叠加导致的音质劣化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使得模拟录音音质的动态范围小,信噪比欠佳。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普及的数字录音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原先模拟录音中存在的底噪降至最低,并且数字录音更便于各种编辑和剪接。上个世纪初诞生,六七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八十年代随着CD的崛起而衰落的模拟录音,如今只是小众的坚持。
延伸阅读:
录音即是将声音信号记录在媒质上的过程。1877年前后,爱迪生在他的圆筒留声机上录下歌词,成为人类录音史上的第一声。自数字录音普及后,如今的模拟录音也只是小众的坚持。
1877年前后,爱迪生在他的圆筒留声机上录下《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短短数秒的声音成为人类录音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声,不过当时使用的录音材料是锡箔或者蜡筒,无法大量生产或保存;1894年左右,美国开始出现一种播放碟形唱片的留声机,唱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复制起来非常容易,具有很好的商业应用前景,导致圆筒留声机逐渐被淘汰。
早期的78转唱片所用材料脆弱而易碎,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40年代,随着慢转唱片(Long-Playing Record)的出现而得到改观,黑胶唱片采用强度更高的乙烯基塑料制成,便于在唱片表面制成更加细密的沟纹,降低转速以延长录放音时间,也有利于降低唱片的背景噪声来提高音质;黑胶唱片的出现促使录音技术的进步,但是同时带来新的问题,即唱片需一次性录制完成,唱片录制过程中无法对原始录音进行任何修改和编辑,这个问题促使了便于后期编辑和更长时间连续录音的磁带的产生和应用,磁带录音同时给同步录制多个轨道带来可能。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