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诗歌——跨越时代的唱腔

HiFi秀 | 2017-6-8

噢,命运,变幻无常 就象月亮 有时满月,有时残缺 可恨的人生啊 先是坎坷,后又平顺 象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

噢,命运,变幻无常 

就象月亮 

有时满月,有时残缺 

可恨的人生啊 

先是坎坷,后又平顺 

象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 

不论贫穷或权贵 

终究会象冰块般溶解消逝 

荒诞虚空的命运 

你这运转不停的巨轮 

既恶毒又残酷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噢,命运,变幻无常 

就象月亮 

有时满月,有时残缺 

可恨的人生啊 

先是坎坷,后又平顺 

象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上 

不论贫穷或权贵 

终究会象冰块般溶解消逝 

荒诞虚空的命运 

你这运转不停的巨轮 

既恶毒又残酷 

人生的幸福美满,转眼成空 

你躲藏在阴影和遮掩之中 

给我煎熬和折磨,我现在只好赌赌运气 

赤手空拳向你讨个公道 

命运乖违,和我作对 

健康与德性,非我所有 

沮丧与挫败,奴役我心 

在此时刻,请勿迟疑 

立即拨动令人心悸的琴弦 

因为命运已经击败强者 

所有人只能与我一起饮泣 

这些激动人心的诗句,简洁而又质朴,散发着现代诗歌无法与之比拟的惊人魅力。它是中世纪(大约十三到十四世纪)的时候由英国,法国及德国各地的流浪学者,神学院学生,行吟诗人们用艰深的拉丁文、古德文创作的诗歌和戏剧集,被埋没在历史的的灰尘中几个世纪后的1803年,才被人们在德国的慕尼黑南阿尔卑斯山谷中小镇内的迪克特博伊伦修道院里发现,这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体裁和内容极其丰富:有赞美酒和狂欢放荡的宴会生活,有庄重的爱情诗和歌颂肉欲的戏剧,还有虔诚的宗教诗篇和忧伤婉约的牧童式的田园诗歌,更有褒贬时政嘲弄教会的讽刺诗。

1847年德国学者约翰?安德里亚斯?施梅勒以《布兰诗歌》为标题出版这些在被历史的灰尘淹没了几个世纪的艺术精品在思想界,艺术界和学术界引起了震动。无疑的,这些诗歌的发现和发表为我揭开了神秘的中世纪的生活的面纱,在几乎所有的时候我们都把欧洲的中世纪理解为死气沉沉的,缺乏生命的活力的黑暗时期。《布兰诗歌》的发现彻底的扭转了这些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人类生活的画面。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年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着相当的艺术修养的军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艺术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但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在1935年,奧尔夫看到了《布兰诗歌》在其中发现了自己长期以来寻找的艺术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奥尔夫在这200首诗歌中精选了24首将这些原来并无逻辑关系的诗安排成为了三个部分:1真诚(Primo Vere,三首),2在酒店(In taberna,4首),3优雅之爱(Courd`amours,9首)于是就有了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这部《布兰诗歌》(有的又称其为《博伊伦诗歌》)。本曲的全称应为:《布兰诗歌,为独唱、合唱创作并且伴有器乐以及奇妙舞台场景的世俗歌曲》。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声合唱、合唱、以及乐队(内有14个乐章为管弦乐曲),被称为“情景康塔塔”。包括两架钢琴和包含一组五花八门的大型打击乐器配置的乐队。演出时常配有丑角进行哑剧表演。这部宏伟的作品于1937年6月8日在德国法蓝克福首演。曲目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大合唱《命运,世界的女王》。正是本文开头时所采用的诗歌。也是人们最熟悉的部分。其磅礴的气势,慑人的动态,辉煌的和声,精彩的领唱,无不让人听后拍案叫绝。而在第二部的第十五部分之中有女高音的歌唱,却表现的相当的柔美,将在人世中生活的无常变化以及由其带来的哀伤歌唱的动人心弦。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布兰诗歌》

奧尔夫在创作这部宏大作品时,并没有引入当时歌剧创作流行的手法,包括对位,繁复的和声结构等复杂的手段,而是运用最简单的旋律素材、强烈吃重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与变样的乐句大量的反反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断的能量,挑动现代听众的情绪。尤其是打击乐器的成分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他的和声多用一级和五级和弦,大多为同度、八度、三度、五度,几乎不用半音。只有在惊叹句的时候才会用一下不协和和弦。他的旋律由短小动机连续不断地反复而成,不用模进,不用变奏,没有表情的因素,没有明确的特性,只有通过歌词、节奏、伴奏才能理解。在《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可以想见作者在当初创作的时候是吸取了多种音乐题材的营养后积累进行创作的。

 《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器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仿佛是在神灵的注视下,人类尽情生活的写照。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每一次听到《布兰诗歌》的时候,我总是可以想到两个同样在文艺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鲜明痕迹的艺术家,其一是瓦格纳,另外一个就是悲剧哲学家尼采。隐约的,我总是可以在起恢弘气势下,想起来了当作曲家正在创作这部不朽的名作的时候,正是纳粹运动在德国风起云涌的时候,而纳粹一直都把尼采和瓦格纳奉为自己的文艺和哲学偶像的时代。奧尔夫一直都生活在德意志民族的怀抱里,在这个产生过无数哲学巨人的民族,思考活动一向壮丽而可怖。而他本人的出身和在1914年以后军事经历想必也在其创作中留下了相当的痕迹。这也难怪现在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布兰诗歌》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被用做纳粹党卫队装甲部队的军歌。这当然是可笑的可以。《布兰诗歌》并不简洁有力,缺乏军歌所应该有的催人上进的力量。反而让人心生恐惧的心理。从创作的心理上来看,《布兰诗歌》更象意大利的小说集《十日谈》。同样表现了在无情命运的压迫下,人类寻找生活乐趣和生命意义的努力。不同的是前者是在无情的命运和教会的压迫下;后者却是在瘟疫的恐怖环境中片刻的安恬。

但是《布兰诗歌》在这个二十世纪里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在整个的音乐界以至娱乐界,《布兰诗歌》的影响都是非凡的,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布兰诗歌》是一个纽带,是它的创作把古典精神和现代意义联结来起来。它的出现为后来诸多现代音乐流派的兴起奠定了相当的作曲基础。而很多的电影配乐,广告音乐都毫无顾忌的直接引用,而根据它进行改编的音乐曲目则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改编就是以法国音乐家艾瑞克莱汶(Ericlevi)为核心的New Age风格乐团Era于2003年发行的专集《The Mass》的主打曲目:《The Mass》.这张音乐大碟,是非常的另类,为什么因为他突破了New Age音乐固有的风格,让我们都以为 New Age音乐仅仅是代表了一种听觉时尚,与人类的宏大理想和生存意志一直并无具体的联系的时候,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广大,是如此的辽远.而他把最原始和人类一直使用的乐器和声“人声”运用的非常壮观!和音乐是如此的融洽。被神垂注的感受,又一次用音乐的方式给我们以提醒。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同样采用过改编的《布兰诗歌》的New Age巨孽还有我们大家耳熟能详Enigma。“Enigma”这个词来自希腊文,英文的意义为谜, 不可思议的东西,而在德语里则直接就是“谜”的意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曾经不惜巨本研制和使用了一种著名的密码机,用于军事行动的联络,它的名字就是“Enigma”。国内的很多听众甚至媒体一提起“Enigma”,总是将其称之为乐团,以为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乐队。其实这个称谓并不确切,“Enigma”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策划制作小组的名称,而非由若干固定演唱成员组成的乐团。而这个策划和制作小组的核心人物,则是Michael Cretu。Michael Cretu1957年出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曾经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当地、巴黎学习过音乐。1975年Michael Cretu和全家移民到德国城市汉堡,并考入法兰克福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的学习使他有着的完整的古典学院派洗礼的经历,让他懂得了乐理,合声,对位,曲式等各种基础知识,奠定了他日后在编曲方面的深厚功底。此后Michael Cretu逐渐开始自己的“project studio”生涯,集声音取样、录音工程以及音乐制作与一身。Enigma在2000年的时候推出了他的第四张专辑——《The Screen Behind the Mirror》。国内的媒体将其成为“浮世绘”而在这张专辑中,Michael Cretu将《布兰诗歌》的主旋律,做为了《Enigma 4》中最为重要的音乐支柱而贯穿于整张唱片中。这样一部经典题材的合唱曲目配以Enigma强烈的电子合成器音色形成了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严肃与流行的交汇,而且也并不显得牵强附会。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笔者曾经下过这样的一个论断,现代金属音乐其实就是古典音乐中交响曲在现代意义上的延伸。比如现在很多金属乐手都受过严格的古典音乐基础的训练,而很多的金属乐团在其创作中,大量的采用古典音乐的和弦和作曲结构。所以才会有Metallica,齐柏林飞艇等乐团与交响乐团的精彩合作。因为毕竟,他们是一个精神内核的不同方向的延伸。这一点在很多的极端金属中更是比比皆是。而《布兰诗歌》的开头《命运,世界的女王》更是屡见不鲜。1998年瑞典的极端金属乐队怪兽神(Therion)的 专集《Deggial》中创作了一首《哦,命运女神》除了近三十余人的四部合声与弦乐演奏之外,还特别加入铜管及木管乐器,使得编制更接近交响乐团。最后一曲以Therion式的特殊风格改编《布兰诗歌》名曲《O Fortuna》,展现了曲风的多样性。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历史上曾经改编过《布兰诗歌》音乐人和音乐团体,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数不胜数,在其中的知名音乐家和作品更是以上我仅仅是介绍了几个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人物,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过《布兰诗歌》的艺术家们还有:而曾经的摇滚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更是曾经在他名为《危险旅程》的创作中使用了《命运,世界的女王》,作为自己的开场;Trevor Jones 和 Randy Edelman 两位音乐家联手在著名电影《最后的莫希干人》中使用了《布兰诗歌》;德国著名的中世纪乐团Corvus Corax在2005年发行的专辑《Cantus Buranus》从其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其中的曲目就是取自于《布兰诗歌》的。从无数的改编和引用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布兰诗歌》对现代世界的艺术查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平时所认识的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之间,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拥有巨大的鸿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之间一直有着一条从来就无法割断的血脉在延伸着。西方世界如此完整的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中国呢,留下的仅仅是古老记忆的残片而已了。

作者 长空一鹤


人生的幸福美满,转眼成空 

你躲藏在阴影和遮掩之中 

给我煎熬和折磨,我现在只好赌赌运气 

赤手空拳向你讨个公道 

命运乖违,和我作对 

健康与德性,非我所有 

沮丧与挫败,奴役我心 

在此时刻,请勿迟疑 

立即拨动令人心悸的琴弦 

因为命运已经击败强者 

所有人只能与我一起饮泣 

这些激动人心的诗句,简洁而又质朴,散发着现代诗歌无法与之比拟的惊人魅力。它是中世纪(大约十三到十四世纪)的时候由英国,法国及德国各地的流浪学者,神学院学生,行吟诗人们用艰深的拉丁文、古德文创作的诗歌和戏剧集,被埋没在历史的的灰尘中几个世纪后的1803年,才被人们在德国的慕尼黑南阿尔卑斯山谷中小镇内的迪克特博伊伦修道院里发现,这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各不相同,体裁和内容极其丰富:有赞美酒和狂欢放荡的宴会生活,有庄重的爱情诗和歌颂肉欲的戏剧,还有虔诚的宗教诗篇和忧伤婉约的牧童式的田园诗歌,更有褒贬时政嘲弄教会的讽刺诗。

1847年德国学者约翰?安德里亚斯?施梅勒以《布兰诗歌》为标题出版这些在被历史的灰尘淹没了几个世纪的艺术精品在思想界,艺术界和学术界引起了震动。无疑的,这些诗歌的发现和发表为我揭开了神秘的中世纪的生活的面纱,在几乎所有的时候我们都把欧洲的中世纪理解为死气沉沉的,缺乏生命的活力的黑暗时期。《布兰诗歌》的发现彻底的扭转了这些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人类生活的画面。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年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着相当的艺术修养的军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艺术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但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在1935年,奧尔夫看到了《布兰诗歌》在其中发现了自己长期以来寻找的艺术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奥尔夫在这200首诗歌中精选了24首将这些原来并无逻辑关系的诗安排成为了三个部分:1真诚(Primo Vere,三首),2在酒店(In taberna,4首),3优雅之爱(Courd`amours,9首)于是就有了目前我们所熟悉的这部《布兰诗歌》(有的又称其为《博伊伦诗歌》)。本曲的全称应为:《布兰诗歌,为独唱、合唱创作并且伴有器乐以及奇妙舞台场景的世俗歌曲》。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声合唱、合唱、以及乐队(内有14个乐章为管弦乐曲),被称为“情景康塔塔”。包括两架钢琴和包含一组五花八门的大型打击乐器配置的乐队。演出时常配有丑角进行哑剧表演。这部宏伟的作品于1937年6月8日在德国法蓝克福首演。曲目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大合唱《命运,世界的女王》。正是本文开头时所采用的诗歌。也是人们最熟悉的部分。其磅礴的气势,慑人的动态,辉煌的和声,精彩的领唱,无不让人听后拍案叫绝。而在第二部的第十五部分之中有女高音的歌唱,却表现的相当的柔美,将在人世中生活的无常变化以及由其带来的哀伤歌唱的动人心弦。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布兰诗歌》

奧尔夫在创作这部宏大作品时,并没有引入当时歌剧创作流行的手法,包括对位,繁复的和声结构等复杂的手段,而是运用最简单的旋律素材、强烈吃重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与变样的乐句大量的反反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断的能量,挑动现代听众的情绪。尤其是打击乐器的成分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他的和声多用一级和五级和弦,大多为同度、八度、三度、五度,几乎不用半音。只有在惊叹句的时候才会用一下不协和和弦。他的旋律由短小动机连续不断地反复而成,不用模进,不用变奏,没有表情的因素,没有明确的特性,只有通过歌词、节奏、伴奏才能理解。在《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可以想见作者在当初创作的时候是吸取了多种音乐题材的营养后积累进行创作的。

 《布兰诗歌》充满了令人惊奇的成分和戏剧性,它大开大阖,既有雄壮的呐喊,又有委婉的咏叹,犹如汹涌的急流撞向岩石发出澎湃的声响,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软的草滩。乐队与唱咏交相辉映;令人震撼的打击器乐像是命运的召唤,有着强烈的扣击灵魂的效果。《布兰诗歌》是一曲对生命的赞歌,仿佛是在神灵的注视下,人类尽情生活的写照。它在三个主题引导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动机,调性既有着世俗的欢乐成分,又有着史诗般的恢弘气势。其中所隐含的真正的动机,则是对短暂人生的垂怜、惋惜和哀叹。

每一次听到《布兰诗歌》的时候,我总是可以想到两个同样在文艺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鲜明痕迹的艺术家,其一是瓦格纳,另外一个就是悲剧哲学家尼采。隐约的,我总是可以在起恢弘气势下,想起来了当作曲家正在创作这部不朽的名作的时候,正是纳粹运动在德国风起云涌的时候,而纳粹一直都把尼采和瓦格纳奉为自己的文艺和哲学偶像的时代。奧尔夫一直都生活在德意志民族的怀抱里,在这个产生过无数哲学巨人的民族,思考活动一向壮丽而可怖。而他本人的出身和在1914年以后军事经历想必也在其创作中留下了相当的痕迹。这也难怪现在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布兰诗歌》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被用做纳粹党卫队装甲部队的军歌。这当然是可笑的可以。《布兰诗歌》并不简洁有力,缺乏军歌所应该有的催人上进的力量。反而让人心生恐惧的心理。从创作的心理上来看,《布兰诗歌》更象意大利的小说集《十日谈》。同样表现了在无情命运的压迫下,人类寻找生活乐趣和生命意义的努力。不同的是前者是在无情的命运和教会的压迫下;后者却是在瘟疫的恐怖环境中片刻的安恬。

但是《布兰诗歌》在这个二十世纪里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在整个的音乐界以至娱乐界,《布兰诗歌》的影响都是非凡的,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布兰诗歌》是一个纽带,是它的创作把古典精神和现代意义联结来起来。它的出现为后来诸多现代音乐流派的兴起奠定了相当的作曲基础。而很多的电影配乐,广告音乐都毫无顾忌的直接引用,而根据它进行改编的音乐曲目则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改编就是以法国音乐家艾瑞克莱汶(Ericlevi)为核心的New Age风格乐团Era于2003年发行的专集《The Mass》的主打曲目:《The Mass》.这张音乐大碟,是非常的另类,为什么因为他突破了New Age音乐固有的风格,让我们都以为 New Age音乐仅仅是代表了一种听觉时尚,与人类的宏大理想和生存意志一直并无具体的联系的时候,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广大,是如此的辽远.而他把最原始和人类一直使用的乐器和声“人声”运用的非常壮观!和音乐是如此的融洽。被神垂注的感受,又一次用音乐的方式给我们以提醒。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同样采用过改编的《布兰诗歌》的New Age巨孽还有我们大家耳熟能详Enigma。“Enigma”这个词来自希腊文,英文的意义为谜, 不可思议的东西,而在德语里则直接就是“谜”的意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曾经不惜巨本研制和使用了一种著名的密码机,用于军事行动的联络,它的名字就是“Enigma”。国内的很多听众甚至媒体一提起“Enigma”,总是将其称之为乐团,以为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乐队。其实这个称谓并不确切,“Enigma”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策划制作小组的名称,而非由若干固定演唱成员组成的乐团。而这个策划和制作小组的核心人物,则是Michael Cretu。Michael Cretu1957年出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曾经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当地、巴黎学习过音乐。1975年Michael Cretu和全家移民到德国城市汉堡,并考入法兰克福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的学习使他有着的完整的古典学院派洗礼的经历,让他懂得了乐理,合声,对位,曲式等各种基础知识,奠定了他日后在编曲方面的深厚功底。此后Michael Cretu逐渐开始自己的“project studio”生涯,集声音取样、录音工程以及音乐制作与一身。Enigma在2000年的时候推出了他的第四张专辑——《The Screen Behind the Mirror》。国内的媒体将其成为“浮世绘”而在这张专辑中,Michael Cretu将《布兰诗歌》的主旋律,做为了《Enigma 4》中最为重要的音乐支柱而贯穿于整张唱片中。这样一部经典题材的合唱曲目配以Enigma强烈的电子合成器音色形成了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严肃与流行的交汇,而且也并不显得牵强附会。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笔者曾经下过这样的一个论断,现代金属音乐其实就是古典音乐中交响曲在现代意义上的延伸。比如现在很多金属乐手都受过严格的古典音乐基础的训练,而很多的金属乐团在其创作中,大量的采用古典音乐的和弦和作曲结构。所以才会有Metallica,齐柏林飞艇等乐团与交响乐团的精彩合作。因为毕竟,他们是一个精神内核的不同方向的延伸。这一点在很多的极端金属中更是比比皆是。而《布兰诗歌》的开头《命运,世界的女王》更是屡见不鲜。1998年瑞典的极端金属乐队怪兽神(Therion)的 专集《Deggial》中创作了一首《哦,命运女神》除了近三十余人的四部合声与弦乐演奏之外,还特别加入铜管及木管乐器,使得编制更接近交响乐团。最后一曲以Therion式的特殊风格改编《布兰诗歌》名曲《O Fortuna》,展现了曲风的多样性。

布兰诗歌——联结古典和现代的里程碑

 历史上曾经改编过《布兰诗歌》音乐人和音乐团体,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数不胜数,在其中的知名音乐家和作品更是以上我仅仅是介绍了几个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人物,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过《布兰诗歌》的艺术家们还有:而曾经的摇滚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更是曾经在他名为《危险旅程》的创作中使用了《命运,世界的女王》,作为自己的开场;Trevor Jones 和 Randy Edelman 两位音乐家联手在著名电影《最后的莫希干人》中使用了《布兰诗歌》;德国著名的中世纪乐团Corvus Corax在2005年发行的专辑《Cantus Buranus》从其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其中的曲目就是取自于《布兰诗歌》的。从无数的改编和引用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布兰诗歌》对现代世界的艺术查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平时所认识的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之间,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拥有巨大的鸿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之间一直有着一条从来就无法割断的血脉在延伸着。西方世界如此完整的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中国呢,留下的仅仅是古老记忆的残片而已了。

作者 长空一鹤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