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圈最需要什么,他说中国摇滚圈最缺好的作品,而我觉得乐坛不缺好的作品,最缺的是好的偶像。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聊天,说起中国摇滚圈最需要什么,他说中国摇滚圈最缺好的作品,而我觉得乐坛不缺好的作品,最缺的是好的偶像。
他说:偶像不就是长得帅点,会打扮自己嘛,有好的作品就够了何必在意外在。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得承认,在众多粉丝的拥趸下,所谓的音乐偶像正在变得越来越干瘪,他们华而不实,连首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来。
但是我们依旧需要音乐偶像!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几乎所有人的心底都会有一个情意结,本能地使我们向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看齐,以至于不落入狭隘、固步自封的泥淖里。
扪心自问,高旗、朴树、窦唯这样优质偶像是否曾经感动过你,指引着你变成更好的人。这就是音乐偶像的价值,他们用才华和人格魅力征服你,让你自己变成想要的样子!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年纪第一次听到木玛的歌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天傍晚,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网上的一篇帖子,帖子不太长,内容我也记不清了。只是隐约能想起,在文章的最后,女主人公哼唱着木马乐队的《Feifei Run》,男友张开双臂,纵身跳下了天台...
残酷的场景给了我一种怪诞的美感,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帖子里的那首歌——《Feifei Run》。
钢琴前奏悠扬,像是黑暗中的一点点亮光,诗意的歌词像暖流一样从木玛冷冽的歌声里倾斜而出,瞬间征服了我的内心。
我一遍一遍地循环他的专辑,开始猜想他歌声背后的故事,甚至一度模仿他写过的东西,说过的话。只是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成了我的偶像...
沉迷木玛的过程是诗意而又漫长的,不管是早期的木马乐队还是后来的木玛&Third Party,抑或是他组建不久的新乐队,他的作品总有办法让人不知疲倦地追逐,追到手了才发现中毒已深。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木玛,我常常转述木玛说过的一句话:“别把摇滚精神挂在嘴边,不要靠表演、作秀欺骗观众。好好做音乐,好好唱歌,因为只有音乐是骗不了人的。”
“只有音乐不会骗人”,也许在经历了乐队的聚散和文化的边缘之后,木玛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所以他不厌其烦地告诉歌迷:“请大家永远保持一双残酷的眼睛,和一颗极度浪漫的心。”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
工作之后,我变得很少听歌,吃着一样的饭,走着一样的路。
有一次,我坐在下班的地铁上,盯着墙上的广告牌发呆。突然听到坐在傍边的女生手机响起,“A job that slowly kills you”铃声很熟,是Radiohead的歌。
我下意识地正襟危坐,清醒又痛苦地认识到:我一直都生活在匮乏之中...
那个时候,我基本上不相信什么“年轻就是本钱”这种鬼话了,我是个年轻人,我过得很糟糕。
后来在一档叫做《中国好歌曲》的电视节目里,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选手,抱着吉他在几位导师面前演唱了自己24小时创作出来的作品。
那个小伙子叫苏紫旭,那首惊艳全场的歌叫《融·解》...
天马行空的词曲编配和行云流水般的表演,让那场演出华丽无比,不拘一格的风格更让我体会到一股莫名的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息。刘欢说,他的想象力已经超过了音乐本身。
也因为如此,我开始正视选秀舞台上年轻的创作者们。通过苏紫旭,我知道了他的好哥们李博,他难得一见的好嗓子,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完美演绎纯正的blues硬摇。
还有那个在《中国新歌声》上用一首枪花的《Don't Cry》技惊四座的项亚蕻。他在舞台上的动作、眼神以及腔调,无不透露出了叛逆青年身上的那股狠劲,让人看的十分过瘾!
这些年轻人用震撼的现场回答了关于后选秀时代的种种质疑。经历过更多的起伏,也让他们的音乐里融入了自己的更多思考。而不变的是英气逼人的外形、硬朗的声线,还有不变的一腔热血!
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偶像!
有人说:网络时代里每个人都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偶像的意义在我们的世界中抽离,我们变得越来越独立,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独。
我们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无聊滑稽的网红身上,不是为了树立偶像的丰碑,而是为了躲在屏幕后面,为了弱肉强食而欢呼!
世相畸形,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学会了整天发呆、不哭不闹,大家舒舒服服地聚在一起,自然而然地质疑起偶像的真实和伟大,然后会为中产以后的生活而期待,为口袋里的钞票去焦虑。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世界没了偶像,大概也就没人去安慰这个时代里所剩无几的勇气了吧...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