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爱好这东西,若来得唾手可得,是不是显得太“廉价”?
作者:不会唱《光阴的故事》的大右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挺让人觉得感慨的,在开始前,我想跟各位分享下。
故事的主角是从 12、13 岁就开始买黑胶唱片、毕业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制作黑胶唱片机、玩黑胶达 40 多年、目前国内极少数还在坚持手工制作唱机的台湾老爷子,视频中,他对着镜头说:
“我会很开心年轻人来我这里听听黑胶碟,我会给他们介绍背后的故事,早期的歌者或是哪个乐队,我也会做一些很笨的事情,在 90 年代 CD 开始流行,黑胶被打趴的 95 年,看到人家把黑胶碟扔在垃圾场,我把它们捡了回来并收藏起来。”
“匠人是赚不了大钱的,但因为那份热爱,赚取的其实是心中的那份快乐,这才是意义。”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直击人心坎。
说到黑胶,这也是近来颇受关注的“复古产物”了,记得去年时候,曾经在《纸媒不行了?但黑胶为什么还在活蹦乱跳?》中分析了黑胶回潮的几个因素,同时,文章最后的观点我也是颇为认同:
“当大多数文化产品和生活过分虚拟时,人们反而更愿意去购买一些实体的东西,对于这股潮流,我觉得数码化的音乐代表着当代的便利,这有如是音乐产业的“快餐”,而黑胶,就像每个人隔一阵子也会想去享受一下的高级餐厅。”
那么今日,延续这个主题,让我们继续来聊聊黑胶。
1
Jimi Hendrix,Rock Music 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之前一篇《Supreme 今年的吉他,来头让人大吃一惊 — — 因为深爱,他把手中这把吉他烧了》中,大右就有提过他,号称吉他界“祖师爷”级别的人物,被公认为摇滚音乐史中最伟大的电吉他演奏者。
喜欢 Band Sound、Rock、美国音乐或是二手黑胶的人,无不认为 Jimi Hendrix 是必听、必备之选,原因则在于吉他和鼓声尤其出色。
而《War Heroes》这张黑胶,则是由 Jimi Hendrix 与其它两位成员组建的 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 在 1993 年时候发行的唱片,同时,在 Jimi 有生之年也只录制了 5 张唱片,总总而言都让《War Heroes》十分值得入手。
2
黑胶为何在 95 年会被打趴?毫无疑问是更为便携的 CD 所带来的冲击。
但要说起黑胶的变革,其实不得不提的还有旧版类比黑胶唱片中 Mono、Stereo 两种的不同,简单而言,Mono 是单声道、Stereo 是立体声。
旧版类比黑胶唱片的立体声系统,跟现代的多声道立体系统不同,以前只有双声道,所以说单声道的 Mono 唱片是把声音平均由左右喇叭输出,而 Stereo 唱片则是把声音的不同或某些部分分别以左右喇叭输出。
因此,声音的表现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双声道立体声虽说在 30 年代面世,但此录音技术大约是在 60 年代末才被广泛应用在流行音乐上,在欧美的二手黑胶市场普遍会将 The Beatles 的唱片为界限,分水岭约 1968 年,便是他们推出《White Album》的年份。
对于音质有所要求的大兄弟,在选择黑胶唱片时亦不妨多留意下唱片上印的是 Mono 还是 Stereo。
3
接下来,还想推荐一张黑胶历史上最畅销的爵士黑胶之一的唱片,便是由素有“黑暗王子”之称的史上最伟大爵士巨人 Miles Davis 在 1959 年时候发行的《Kind Of Blue》。
关于 Miles Davis,喜欢听 Jazz 的朋友对他绝对不会陌生。
出生于正统音乐学院的他,是一位奠定了 50 年代 Cool School 冷调风格、开创 60 年代末期 Jazz-Rock Fusion 新乐风的先锋,而这张《Kind Of Blue》,更是曾获得 The Penguin Guide to Jazz Recordings(企鹅爵士乐唱片指南)五星最高评价、曾被滚石杂志选为 500 张历代最强专辑第 12 位的唱片。
(image:thedrum.com)
喜欢 Jazz Music,绝对绝对不能错过。
4
第四张,则是一张于我而言非常有记忆的黑胶唱片,那便是由“蠢朋克”Daft Punk 在 2013 年时候推出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记得那时候,历时 4 个多月,辗转了 3 间店铺,最后它才落到了我的手中。
早在之前的《老司机的十件套》中,大右也已经推出过这张唱片,《Random Access Memories》的推出,主流媒体作出这样的评价:“细节处理令人难以置信,不惜血本”、“听起来得花上百万美刀!”,而事实上这张专辑制作费远不止百万,这张不惜成本、历时五年完成的专辑,值得音乐行业思考。
令这张专辑能成为当代传奇的重要原因,是 Daft Punk 重新探寻“模拟”制作的道路,改玩怀旧慢歌,七八十年代的慢歌代表了录音技术的巅峰,他们批评在电脑上的创作——“那根本不是乐器”,现场演奏能带来无限的微妙变化,是机器无法比拟的。
而追寻模拟设备的制作,不仅为了追寻逝去的声音,还为了得到最好的音质。
5
在 Benson 之前那篇文章中已经说过,令黑胶回潮的原因,除了唱片设计、音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在于其封套设计,在黑胶正火的那个年代,不少乐队、歌手都在其唱片封套上用上了各位艺术家的设计作品。
就比如,1952 年时 Andy Warhol 为音乐厂牌 Columbia Special Products 专辑《The Nation’s Nightmare》设计的唱片封套、1972 年 Robert Frank 为 The Rolling Stones 设计了专辑《Exile on man St》的封套、1983 年 Jean-Michel Basquiat 为 Rommellzee vs. K-Rob 的《Beat Bop》设计了封套等等等等...
Jean-Michel Basquiat 为 Rommellzee vs. K-Rob 的《Beat Bop》设计的封套(image:i-D)
艺术家的加入,使得黑胶唱片这种唾手可得的媒介成为了可以挂在墙上的艺术品,这也是黑胶唱片的迷人之处。
此次推荐的,则是由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乐队在 1967 年发行、被称作摇滚历史上一张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
推荐这张唱片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唱片封套上采用了 Andy Warhol 最为招牌式的香蕉设计,同时还是因为 The Velvet Underground 这个乐队以及这张专辑对于摇滚乐史的深远影响。
6
在流行乐坛中,27 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数字。
有许多重量级别的明星,都在自己 27 岁的时候离开了人间,有如英国女歌手 Amy Winehouse、牙买加雷鬼音乐家 Jacob Miller、The Gits 乐队主唱 Mia Zapata、Nirvana 涅槃乐队主唱 Kurt Cobain 等等等等...因此,还出现了一个特用名词“27 岁俱乐部”。
而此次推荐的,便是由 Kurt Cobain 所在的 Nirvana 乐队在 1991 年所推出的专辑《Nevermind》,这张专辑收录有 Nirvana 的众多经典之作,像是 Smells Like Teen Spirit、Come as you are、Lithium...
推荐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 27 岁俱乐部,也不仅仅因为 Kurt Cobain,还因为这张唱片的经典封套设计以及对于一代听众的影响。
以上,就是今天所推荐的 。
事实上,关于黑胶这个话题,说来也是十分尴尬的,虽说伴随着那股“回潮”,黑胶也从当初的“全部往外丢”变成了“二手市场淘好货”,但纵观而言玩黑胶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的听歌习惯还是留在耳机或是蓝牙音响这块。
不过,个人观点觉得,兴趣爱好这东西,若来得唾手可得,是不是显得太“廉价”?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