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拥有的第二副耳机:Crosszone CZ-1

HiFi秀 | 2020-3-30

Crosszone的CZ-1耳机设计概念完全不同于传统,它尝试将耳机的声场从两耳之间的连线前移到了额头的位置,这看似不大的改变改变了聆听的感受,把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


某个领域的外行做一些专业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被内行认为不靠谱,不过,世事总有例外,比如那个专门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的富商卡普兰。对一件事情特别喜欢甚至狂热的外行做事其实有着一个内行人没有的优势,就是没有成规,没有约束,可以天马行空。虽然天马行空的外行大多数时候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打破内行几十年的固步自封。今天我也来说说一个外行干的好事,一个光学元件制造者制作的耳机。

1.jpg

 

2.jpg

事情源于最近试听的一副大耳机,来自日本的Crosszone CZ-1。这个耳机网上资料不算多,而且基本都会在标题上冠以“奇葩”两个字。何以如此呢?因为这耳机很特别,很出乎意料,很不守规矩。

 

打开黑色的包装盒,里面的硬纸盒也是黑色的,只在上面印着金色的商标,此外一片空白,相当简约。盒子里面内容也很正常,就是一副耳机,一长一短两根耳机线,此外别无他物,这种感觉很日本。耳机本体做工精美,黑色和金色的配合显出一种低调的奢华,黑色的头梁和悬挂是镁铝合金的,软包和耳机外壳有真皮包裹,耳罩是柔软的天鹅绒,防尘布据说也是日本很高级的丝绸。透过几乎透明的丝绸可以看到一个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的一角,其实,后面还有一个单元,只是完全被挡住了,所以CZ-1一边是有3个单元的,这跟大多数耳机是一个单元的情况就不太一样。这种单元布局让我非常迷惑,3个单元只有高音单元是完全开放给耳朵的,另外两个大单元一个只能见到一角,还是通过几个圆孔才能看到,另一个则完全看不见,这样不会严重影响声音的传递,影响细节的重现吗?这个问题得到了经销商的回应,说那个看不见的单元其实播放的是另一边声道的声音?!也就是说,我在左声道会听到右声道的串音,反之亦然?!!

 

3.jpg

好吧,是骡子是马遛遛就知道了,耳机总是要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嘛。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又一次令我大跌眼镜。两根耳机线是分两边插入本体的,可是左看右看,插头上完全看不到左右声道的标志,两边一模一样?!What?想想这种事情还是别问别人了,怎么好意思说我玩了这么多年音响连左右声道都分不清楚!你不是不做标记吗,那我就拿出点鲁迅先生的随便精神,我随便插!说来我运气真不错,第一次插好线开声,左右声道就是对的!但是几次之后我开始怀疑最近是不是应该去买彩票,因为我每次都是拿起来就插,运气真的爆棚,每次都对!!这对于逢赌必输的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里一定有问题。于是理工男的研究精神出来了,拿起两对线左看右看,终于被我发现一个问题,两边的插头都是4节的,这不合常理,这里有猫腻。是的,想一想我就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先容我卖个关子哈。

 

4.jpg

第一次听到CZ-1的声音,我的感觉是:“不会吧,这样的声音你要卖一万多?”所有的声音出来一点都不贴耳,信息量似乎小了不少,整体声音感觉“缩”,动态也不是那么回事。一把拿下放在一边,还是我的舒尔1840听起来对头。过了一会,好奇心还是使我又一次拿起了这个黑乎乎的大家伙(显然比1840大),决心听久一点,看能不能发现它的某种特点或者优点。

 

这一次耐着性子没有马上拿下来,还真让我发现了CZ-1的特异功能,就是声场。正常的耳机,无论大小,声场都会集中在两耳中间的地方,可是CZ-1的声场不在这里,它在额头的地方,虽然不远,但是感觉完全不同。这么说吧,正常耳机让你站在指挥台的位置,你是乐队的一部分,CZ-1却让你站到了观众席的前排,你真的成为了观众。这个时候,耳朵里听到的演奏细节不再那么逼近,也就不再那么清晰,但细节并没有消失,是弱化了一点。同样的,动态也没那么强烈,音乐中多了一点柔和的色彩。声场中还多了一点“混响”,就像你在音乐厅中看演出的感觉一样。这一点需要重点说一说,这也是CZ-1的特异功能。


5.jpg

从耳机来听声音跟我们在自然状态下听到声音是不同的。耳机是一边一个直接传输进耳道,左边和右边是完全隔离的。而自然状态下,声音会传进两个耳朵,只是经过头面部和耳廓的绕射之后相位产生了差异,这也是人听声辨位的原理,音箱让人听到声场也是如此。CZ-1之所以会让我感觉到声场的变化,就是把一边声道的信息经过延迟和弱化处理之后在另一边声道呈现,造成相位差异,从而模仿出一种新的声场。由于一边单元同时有左右声道的信号出现,所以,信号插头也就无需分出左右,只需要把某一边的信号固定在某两节输出就行了,剩下的就是耳罩里面怎么通过声学结构的建造来达到目的了。


CZ-1的声学结构应该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单元所在的空间很厚,除了高音单元之外,那个只能看到一角的大单元则是通过几个位置很特别的圆孔把声音传出来的,还有不见面的另一个大单元又是通过一个特别设计的导管把声音送出来的,这个导管和腔室在整个耳机壳的外面,看起来就像一个可以转动的扳手。


6.jpg

前面说到第一次听CZ-1的感觉,这种印象在持续聆听之后改变了。首先一个,听任何音乐,CZ-1都会让音乐跟你保持一个距离,再加上一点混响,现场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猜,Crosszone的设计者应该是一些古典音乐或者爵士乐爱好者,因为CZ-1听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特别有感觉,当我从“指挥”这个位置转换成“观众”之后,鉴赏的感觉几乎完全变成了欣赏,不再会在意录音里面微小的演奏细节,这种保持一定距离的聆听只能说很舒服。不过,如果用来听流行音乐,特别是需要刺激一点的摇滚乐可能就不是很合胃口了,起码我自己觉得缺少一种直接的冲击,也就少了一点激情,影响了音乐的融入感,当然,温柔的情歌不在此列。


其实,CZ-1的频率范围是很大的,20Hz-40kHz,两端的延伸很不错,那些细节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小了,也就是弱化了,这在你把耳放音量开大一点的时候就很清楚了,三角铁还是那么细腻,大鼓也依然直入地面。在听一些原本比较刺激的录音,比如录得比较干硬的小提琴的时候,因为整体声音被柔化,反而带来更好的感受。


7.jpg

总结一下:


Crosszone的CZ-1耳机设计概念完全不同于传统,它尝试将耳机的声场从两耳之间的连线前移到了额头的位置,这看似不大的改变改变了聆听的感受,把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这个改变同时带来了声音的改变,动态、两端延伸、细节似乎都变小了,慢慢习惯之后会发现它带来欣赏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的奇妙感觉,似乎让人回到音乐厅现场。但如果你希望它能够纤毫毕现地带来演奏的细节,那可能要失望了,CZ-1是不适合用来干活挑错的。另外,虽然耳机的结构并不会夹头,耳罩也非常舒服,但不小的体积和近500克的重量对长时间聆听还是有点负担。


现在,Crosszone已经出了CZ-10,据说增强了高频和动态,使之更适合聆听流行和摇滚一类音乐,重量减少到385克,价格也降低了一半,如果觉得CZ-1太贵,却又想体验一下Crosszone的奇思妙想,这也是可以考虑的。作为重度的耳机发烧友,我倒是建议这两个至少拥有一个,就因为它的特别,它的创意,也值了。

 

转载本站内容请标明来源和作者,本站转载内容均标明作者和出处,如有遗漏请联系本站及时处理!


为承办好相关论坛重点相关工作,原定云展会顺延!
创新云展会,2023年BAE北京国际音乐音响展相约2024年,在线恭候!
点击进入报名领取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