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提开始,外界的声音就不断从我们的耳朵中传递信息,而音乐,更是通过耳朵让我们了解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在“听”上,耳朵成为我们跟外界唯一的交流。
听音分级有金耳朵、银耳朵、木耳朵一说,这些词是用来区别耳朵对声音的分辨能力。拥有一双好的耳朵,能带给我们更加细腻美妙的听感。发烧友们,你是传说中的“金耳朵”吗?
木耳朵通常就是指分辨不出音乐的音质等在细节上的细微差别,听不出高素质和低素质的音响设备之区别,听不出高低品质的音频文件之区别。这要归因于听音乐时的“单线条思维”,即只能关注到主旋律,或者是多旋律线中的高声部,其他声部信息,不是耳朵不能听到,而是自动被大脑忽略了。所以,大多数木耳朵并不是耳朵听力的问题。银耳朵比金耳朵的声音分辨能力要差些,但整体分辨能力还是相对较好的。除开特殊原因,能够在不将设备音量调至最大的情况下,分辨出不同等级声音的质量;能从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升级挑选下一个高层次的器材设备;对于音质有一定的了解;便是“银耳朵”。金耳朵并非人人都有,现实生活里面,是没有像动漫人物海贼王罗杰一样能听到可以听见万物的声音的人存在的。即使有人天生耳力惊人,但如果它分辨不出不同声音之间的失真,那也不能称之为金耳朵。
金耳朵是一种声音分辨能力,并不是指耳朵特别灵敏,这种能力来自于经验。金耳朵的声音分辨能力属于专业级别,一副“金耳朵”,能够辨别出声音的质量好坏,对音乐的三频质量以及衔接是否顺畅、横向及纵向声场、解析、动态、音色、响度等都能感受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对音频器材和音乐发烧友来讲,大概都有一个最高追求境界,就是一双无人能及的“金耳朵”。那么,该如何练就一双“金耳朵”呢?合适的生活环境是炼成“金耳朵”的先决条件和要求。根据研究发现,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力会逐渐减退,出现听力老化现象,而生活在幽静山区、乡村的老人,听力依旧十分清晰。可见环境对我们的听力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可以留意身边的各种细微的声音,仔细去分辨,学会分辨各种声音之间的细微差别。有了合适的生活环境,还必须有系统的理论武装自己。声学、电声学、建声学等都必须通晓,同时乐理、乐器、民乐、交响乐、戏曲音乐、流行音乐都必须掌握其知识规律。理论知识越丰富,文化底蕴越深厚,才能为掌握听音技能奠定越扎实的基础。实践环节必不可少,较前两步相比颇为重要。听音乐会、参与现场调音、器材鉴赏会、听音评价活动等,为我们先前的理论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强化、验证、体会、比较的机会,对提高听音水平不可或缺。
多接触好的音乐作品
多听优秀的,多种多样的录音作品,比如民族音乐、交响乐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学会区分他们的不同之处,细节变化,以及风格的变化。比如我们可以试听《渡口》、《偏偏喜欢你》、《加州旅馆》等,体验音乐的细节表现在哪个频,他们之间区别在哪里,细节有什么微妙的变化。
使用HIFI音频设备
多听听发烧音响、耳机(尽量风格不同),利用我们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音乐种类,让它们在不同的器材上去播放,让自己的耳朵多去仔细辨认,发现他们在不同音频设备上的不同表现,细节区别有哪些,最后让自己的耳朵变得挑剔。
听感训练辅助的软件
除了最简单的锻炼我们听力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在电脑上安装训练听力的软件,通过鼠标点击相应的声音参数,即可以发出相应的声音,帮助我们正确的判断音量、音调、音色与音长等各种声音参数。前提是在不影响和不损害听力的情况下,适当的多听。通过反复训练,让我们对音乐器材更加了解,更容易分辨,提高我们的听力水平和分辨能力。提高自己的悟性,不断善于总结,积累,是成长为大师的必经之路。在老师看来,悟性好不好是能否成才的判断依据之一,而善于总结表明了他后天的努力程度,至于积累,则需要时间。静下心来听,相信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的,也许一开始只是能感觉到些许差别,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你对器材的认知水平在慢慢提升。
虚心学习,多与听音爱好者们交流。听君一席话,一个点拨,胜过你多次的摸索和重复。他人的听音经历也会对听感产生一些积极影响,互相交流听音经验会让你对音频设备得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在交流之中也会得出有新的感悟,偶尔还能发现新的亮点。培养“金耳朵”的过程就像打怪升级,通过漫长的训练,积极的实践和专注的聆听,自身累积的经验多了,耳朵会变得越来越挑剔。